您当前位置:大会首页->媒体聚焦
防治大病,给民生痛点一剂“靶向药”
作者: 张淑会    来源: 河北日报    发布时间: 2019-3-13 9:42:30
 

  “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,一半用于大病保险”

  “降低并统一大病保险起付线,报销比例由50%提高到60%”

  “加强重大疾病防治”

  “实施癌症防治行动,推进预防筛查、早诊早治和科研攻关”

  ……

 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,“癌症”“大病”“慢性病”被着重点名,围绕大病防治的提保障、减负担系列民生承诺,都明确提出刚性指标

  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大病防治举措,对于减轻大病患者、困难群众医疗负担,缓解受癌症困扰的以千万计家庭的现实困难意义重大。可以说,这是缓解民生痛点的一剂‘靶向药’。”围绕大病防治,出席全国两会的我省代表委员展开热议。

  提高大病保障水平,减轻就医负担

  随着医改的深入推进,我国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经建立。

  “以前,老百姓‘小病拖、大病扛’现象普遍。自从医保推开,这一现象大为改观。”全国人大代表、邢台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陈树波说,从无到有,从弱到强,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的建立和完善,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老百姓看病贵问题。

  但“十年努力奔小康,一场大病全泡汤”的因病致贫、因病返贫现象仍时有发生。我省有关统计结果显示,全省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,因病致贫返贫的占相当比例。

  以癌症为突出代表的大病,因治疗费用高、时间长,成为造成“因病致贫、因病返贫”现象的主要原因。

  为解决大病医疗问题,国家在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同时,全面实施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,也就是在提供基本医保的基础上,对参保大病患者发生的高额医疗费进一步保障。

  “在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,我们看到了国家对提高医疗保障水平,进一步减轻大病患者、困难群众医疗负担的重视。”陈树波代表说,全民医保保障网越织越大,保障能力和水平越来越高,群众的获得感才越实在。

  “有了好政策,还必须落实好。”陈树波代表建议,政府有关部门应综合考虑医保承受能力和临床需求,科学测算医保尤其是大病医保的报销起付线和报销比例,不断完善大病保险制度,真正提高大病患者的医疗保障能力。同时,要加大医保基金监督力度,有效规范医疗服务行为,充分发挥医保资金的作用,对骗保不法分子严惩不贷,对失职渎职者严肃查办。

  为让宝贵的医疗资源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,代表委员们还建议,应进一步明确“大病”的范围,以及接诊及治疗程序、效果评价、医护人员职责等,防止“大病小治”和“小病大治”。应强化基本医保、大病保险、医疗救助、商业健康保险以及慈善救助等制度间的互补联动,共同发挥托底保障功能。

  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,今年将抓紧落实和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,尽快使异地就医患者在所有定点医院能持卡看病、即时结算,切实便利流动人口和随迁老人。对此,代表委员们还建议,既要提高参保人员医保保障水平,更要增强医保待遇的“可携带性”,方便大家及时报销,享受到更多医保红利。

  加大疾病预防力度,缓解民生痛点

  医疗保障重要,做好疾病预防更重要。在全国政协委员、九三学社河北省委副主委、唐山市人民医院院长胡万宁看来,有了病,要看得起、看得好,但治本之策还是要让群众少生病。

  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。世界卫生组织一项调查显示,达到同样健康标准所需的预防投入与治疗费、抢救费比例为1∶8.5∶100,即预防上多投入1元钱,治疗就可减支8.5元,并可节约100元抢救费。

  目前,我国大部分医疗卫生资源用于治疗,仅有很少一部分用于预防,无论医院、医生还是广大群众,都在忙于“治已病”。对此,胡万宁委员呼吁,应尽快建立完善以预防为主的重大疾病防治体系,全力做好疾病预防工作。

  “疾病预防也要实行‘三医’联动。”胡万宁委员建议,医疗要从以治疗为主向医疗、预防与健康管理并重转变,引入全科医疗体系,由全科医生为患者提供初级诊疗服务和后续个性化服务。医药要从以治疗为主的药物研发与生产向以治疗、预防、健康管理并重转变,为健康管理与疾病预防提供药物支持。医保要从专门给疾病治疗付费向为预防付费转变,拿出部分资金用于疾病预防与健康管理。

  “坚持预防为主,将新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经费全部用于村和社区。”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一内容,让全国人大代表、涿州市刁窝镇刁四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周松勃感到振奋。

  周松勃代表建议,应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,建立以预防为主的“大健康”体系,将医疗环节“前移”,逐步加大对疾病预防工作的财政投入,引导医院、医生开展好健康教育、预防保健工作,从源头减少疾病的发生。

  当前,我国受癌症困扰的家庭以千万计。如何缓解这一民生痛点?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明确答案:实施癌症防治行动,推进预防筛查、早诊早治和科研攻关。

  筛查和早诊早治,是当前国际上公认的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手段。对此,陈树波代表建议,政府有关部门对发病率高、筛查手段和技术方案比较成熟的癌症,如上消化道癌、结直肠癌、宫颈癌等,应尽快制定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,加大推广力度。而对筛查技术不成熟、筛查成本效益不高的癌症,应集中力量开展联合攻关,优化筛查技术方案,逐步扩大筛查和早诊早治覆盖范围。同时,还应出台相关政策,鼓励高危人群、重点人群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相关筛查。

  “很多慢性病包括癌症的发生,都与我们日常生活中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。”周松勃代表说,远离疾病必须从自身做起,要让群众进一步了解相关知识,改变不良生活方式,如要合理膳食,少吃高能量、高脂肪、高盐食物,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,应戒烟限酒,适量运动,保持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等。

  为提高广大群众防病意识,周松勃代表还建议,政府应加大健康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,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。把健康体检作为医疗保障的一项重要内容,每年定期向群众提供相应服务。

责编: 陶影
版权所有:公民与法治杂志社
(浏览本网主页,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*768)